首页 > 舆情

数读2015武汉城建:打出四套组合拳 大步迈向“生态城”

时间:2016-01-21 15:04

来源:作者:点击:

数读2015武汉城建:打出四套组合拳 大步迈向“生态城”

2015年武汉两会上阮成发书记提出了“努力让城市安静下来,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大自然”的口号,成为了该年政协开幕会上的一大亮点。认识决定行动!如今,又到一年两会时,武汉市政府在促进人城和谐,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车城”到“生态城”的转变上究竟做了哪些努力?生态建设工作又获得了哪些认可?

1. 四招齐发,助推生态城市建设

近几年,武汉市生态环境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生态系统功能不完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保机制尚不健全等诸多问题。2015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吹响了“万亿倍增”的总攻号角,追求“绿色GDP”, 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上四招齐发,着力打造生态武汉,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武汉市域生态控制线全面覆盖

武汉建设的总体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文化与生态特色鲜明的魅力宜居城市”。而如今,这一蓝图正被描绘的愈发清晰。

2015年9月22日,市人民政府将《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草案)》提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初步划定全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总面积为6391平方公里,约占武汉全域面积75%;对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新建项目实行严格控制,不符合准入要求的实行“零审批、零进入”,并鼓励既有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逐步搬迁。

这意味着,我市生态保护继颁布政府令和通过人大决定之后进入地方立法程序。武汉在短短3年时间里,3次作出生态保护的重大决策,史无前例。

对于该“条例”的提出,《长江日报》认为随着立法工作层层推进,我市基本生态控制线法规体系构筑将初步建立。然而,从城市的永续发展角度看,这或许是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新的起点。

荆楚网亦发文称在武汉市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条例草案着眼于保护城市生态资源、锁定城市增长边界、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蔓延,能有效协调“大发展”与“大生态”二者之间的关系。

九派认为,将基本生态控制线纳入立法程序,既为生态保护工作切实提供了法制保障,更为武汉可持续发展留下了一份宝贵资产。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雏形初现

2015年11月10日,第二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法生态城国际旅游文化节闭幕。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全面启动,中法武汉生态城16个建设项目现场签约,其中,武汉地铁集团、法国凯奥雷斯集团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6个,协议投资总额358亿元;工行湖北分行、建行湖北分行等金融企业授信项目6个,授信额度达600亿元等。

据《湖北日报》报道,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将提供11.4万就业岗位,远期预计可达到19.5万就业岗位。其发展战略为着力发展服务业,使生态城成为武汉经济转型窗口,完成从“工业革命到服务业革命”。

中法两国政府间合作、落点武汉的重大项目,对武汉、对全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长江日报》称中法生态示范城依托中法生态示范城等三大功能板块,蔡甸区将在未来5年内,努力建成千亿级经济总量的中等规模城市,实现“一城”绿色崛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此外,法国外贸部长城市建设特别代表帕帕拉多女士也表示,中法武汉生态新城进展迅速,模式成熟了,可以直接为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的生态新城建设提供参考。

城市绿道网络主骨架逐步成型

城市绿道既是城市生态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大举措。

2015年是武汉的“绿道建设年”, 绿道建设继续利用城市的山水湖泊资源,在主干绿道的选线选址上,打造中心城区三镇三环:环东湖、环张公堤——两江两滩、环墨水湖,新城区山水景观特色彰显的200公里绿道,打通了全市788公里绿道。荆楚网称此举意味着,武汉市内基本绿道网主骨架已逐步成型,并实现了绿道系统与武汉“两轴两环、六楔入城”的生态框架体系和武汉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的全面对接。

\

对于2015年的绿道建设,舆论普遍叫好。有网友称江夏绿道前身原是防林护火通道,年久失修,因地制宜改成绿道,便于居民亲近自然。不砍树、不拆迁、不征地,还省下不少经费,且点个赞。《大武汉》亦指出东湖绿道利用了现有楚文化氛围,重点展现楚文化特色和绿道的交融,塑造世界独有的“世界楚韵”绿道,让武汉和外地市民在徜徉东湖的时候也能有楚文化的体验。

九派认为,2015年武汉绿道建设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将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和旅游景点结合起来,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在建设“生态城”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园博会生态“城市样本”作用凸显

2015年9月25日,第十届中国园林博览会在武汉盛大开幕。九派梳理发现,本次园博会吸引了多家中央级媒体、湖北当地媒体,以及全国各地多家地方媒体的集中关注报道,仅25-27日“园博会”的新闻报道达到1467篇。

“园博会”舆情来源对比图

\

此外,在该时间段内,有关“园博会”的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会化媒体类舆情热度也相当高:除微博关注量达到8632条外,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达到2635篇,“园博会”话题相关论坛发帖达到439篇。

武汉园博园选址张公堤城市公园西段、金口垃圾场原址,占地213公顷,这是中国首次尝试在生活垃圾场上建设生态园林。据荆楚网报道,武汉园博会所在地的前身,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填埋场。面对“绿色发展”的武汉,这一块地方曾是城市发展的一块短板。而“化腐朽为神奇”的园博园将“绿色生态”渗透到园林建设上,织补了汉口北部边缘数年来的“绿带缺失”,为武汉六大绿楔体系补上了一环。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园博会是我国园林花卉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是城市生态治理的展示舞台,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武汉“生态回归”的巨作。

在本次“园博会”开幕期间,广大网友对于盛会的关注火热,纷纷借助微博、微信、论坛等不同渠道,表达自己对“园博会”的关注与祝福。

九派认为第十届武汉园博会代表了武汉对21世纪城市发展方向的理解,也标志着武汉武汉正致力于率先实践让生态文明引领城市的转型发展。它对提升武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武汉的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 九大荣誉,指引城市发展方向

回望过去一整年,武汉共获得了九大荣誉。每个荣誉,都代表了国内、国际对武汉一年来发展的认可,也见证了武汉的软实力。

据以上图表来看,2015年武汉市所获桂冠多涉及“绿色生态”领域。这也验证了2015年,在绿色生态发展这条路上,武汉走的还行,且正在不断获得国内外认可。

据《武汉晨报》报道,“2015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奖”这个奖项标准为投入低、产出高,对环境保护性强、影响性小,而武汉在四个类型划分的城市中最具备可持续性。此外,“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亦是内陆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奖项。

九派认为2015年武汉取得的这些不俗的成绩,既为塑造绿色生态气质、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增色添彩,又为奠定城市发展基调、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指引方向。

网友评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