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事件回顾3月18日,澎湃新闻发布题为“上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这是杀人’,山东发协查函”的报道。随后,山东疫苗案引发舆论持续关注。
当天,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总局对此事件“高度关注”,已经责成有关部门“立即查清疫苗等相关产品的来源和流向,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3月19日晚,山东省食药监局发布了该事件的有关线索,还公布了300名买卖疫苗的人员名单。
3月20日凌晨,国家食药监总局连发两通知,要求彻查涉案产品来源去向,严惩违法犯罪行为。要求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专案组,尽快核实涉案嫌疑人身份,及时查明疫苗非法购销情况。
3月21日,食药监总局、公安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和卫生计生部门立即成立联合工作组,切实落实落地查人责任,共同做好非法经营疫苗案件涉案产品处置和案件查办工作。
同一天,食药监总局通报了涉山东疫苗案的9家药品批发企业。
与此同时,涉及此事件的多地卫计委、食药监局对此予以表态,通报相应处置措施。
3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该案,并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切实做好这一系列案件的办理工作。
3月23日,据中国政府网报道,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该案作出重要批示。
总体舆情趋势分析
图1.山东疫苗案舆情趋势图(不含微博)
(注: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2016年3月18日-3月22日。)
3月18日,山东疫苗案被曝光后,传统互联网对该案件的关注度持续攀升,信息更新量在周末期间也延续了持续增长的态势。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3月22日当天,新闻更新量已经超过7,900条,总信息更新量已经超过12,000余条。
从该案件的媒介分布看,手机客户端的信息更新量比重已经超过了论坛和贴吧,成为网民关注此案的重要媒介平台之一。此外,该案还引发了外媒的关注,相关报道量约占总体信息更新量的2%。
图2.山东疫苗案媒介分布情况
与传统网站报道态势有所不同,社交媒体领域对该案的关注度趋势有所波动。3月18日、22日均与传统的网站报道具有较高的协同效应,出现了信息更新量的高点,但19-21日却相对偏低。这种差异,或表明,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传统媒体在议题设置上仍占据主导地位。传统媒体对敏感事件的持续报道,在舆论场具有“脱敏”效应,有助于激发网民参与公共事件讨论的动力和活力。
图3.山东疫苗案微博舆情趋势图
(注: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2016年3月18日-3月22日。)
网民观点倾向网民认为,非法贩卖疫苗且不规范操作,行为恶劣,或再次影响网民对国产疫苗的信心。
网民“不高姐”说,山东疫苗事件这么恶劣行为,对孩子来说是多么残忍,又有多少家庭将因此而遭遇不幸?
网民“榕粉团”说,有人说很快安排孩子海外打疫苗会成产业。过来人告诉你,1.小孩(包括婴儿)打疫苗有一段时间非常密集而且必须准点,你打算一周出国一次?2.小孩出国经常要提交防疫证明,没打不让进,傻了吧?感觉外资医院如某某家的疫苗科室会马上爆满。
有网民认为,山东疫苗案之恶甚于人贩子,呼吁严惩涉事责任人以及问责有关部门。
网民“CYCHENG”说,这个比人贩子还可恨,赚这种钱的人简直没有人性。
网民“忄在旅途”说,对贩卖这些毒疫苗的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对这些收售黑疫苗的企业应严厉查封,罚款到破产并不得再次经营。对涉案的公职人员开除查办,对涉案的企业、人员罚到倾家荡产还要坐牢。
网民“光远看经济”说,山东疫苗事件丧尽天良,令人震惊!要严惩的不仅是疫苗贩子,更要严惩相关机构的勾结者。出现如此重大事件,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网民反思山东疫苗案暴露出多个监管漏洞,背后利益链条亟待彻查,地方部门创收问题不容忽视。
综合来看,山东疫苗案多个监管问题:一是用近效期疫苗来顶包常效期疫苗;二是运输过程中没有经过合格冷链;三是个人没有经营疫苗生意的资质;四是庞某在缓刑期内如何能作案;五是药监码制度并没有落实到位,也没有发挥作用。
网民“过客匆匆”说,黑市与正常渠道的价格差距巨大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应查一下利益链条,卫计、药监、税务、招标、医院等多个部门,可谓特别庞大。
还有业内人士称,对很多县级疾控中心和乡镇接种单位来说,二类疫苗是重要的创收手段,所以价格低就成了某些企业在基层推销的“杀手锏”。在这样的背景下,两者的利益趋于一致,为了钱,疫苗安全就有可能被牺牲掉。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