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人民日报》专题报道盐城湿地保护成就

时间:2016-05-31 14:20

来源:作者:点击:

5月27日,《人民日报》生态版用三分之二的版面,以《盐城湿地麋鹿回家鹤长鸣》为题,对盐城市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沿海滩涂上繁殖出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种群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进行了报道。

在拥有海岸线580多公里、滩涂45万公顷的盐城市沿海地区,分布着两个国际重要湿地: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湿地。如今,这两个湿地常年鹤舞鹿鸣,有世界上数量最多、基因库最丰富的野生麋鹿种群。

湿地保护是盐城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盐城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导向、高端引领、生态底线,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生态环境换来投资环境,资源保护成为地方财富,空气质量带来民生福祉,创造绿色生活方式,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盐城样板显现。今年1至4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增长10.2%、16.3%和26.5%,均位居全省前列。

中韩盐城产业园核心区加快布局新兴产业,近年来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4个,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2个;盐城环保科技城成功招引42家行业领军企业, 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2家;智能终端产业园签约入驻华星光电、三鼎科技等30多个智能终端项目,实现产业从无到有、项目从少到多的良好发展;大数据产业园已实现载体面积超100万平方米、落户项目超过100个、总投资额超百亿“三个100”目标,正朝着产出100亿元的“第四个100”目标迈进。

盐城市主动策应“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建设“高轻新绿”产业体系,启动实施总投资1700亿元的产业创新“十大工程”,建设现代产业高地,催生出清洁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海洋经济、健康旅游业等一批新产业经济。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始终保持在30%以上,一半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

坚持开发保护并重,以严格措施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制定出台了《盐城市生态红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盐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形成生态红线管控的制度体系。并且,划定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九大类92个陆域及海域生态红线区域,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关口,加强沿海重点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沿海“经济走廊”和“生态走廊”。致力筑牢生态屏障,首部地方法规《盐城市绿化条例》颁布实施,推行水资源补偿机制,建设排污权交易平台,试行“刷卡排污”,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就是创造财富,守住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盐城市守住开发红线、保护生态资源,全力推行能源转方式、产业转形态、城乡增绿化、工地控扬尘、秸秆禁焚烧,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宜居宜业环境,既给百姓一片蓝天,又给群众一汪清水。实施清新空气、清澈河道、清洁村庄、清爽城市“四清”工程,完成市区114.8公里河道整治、农村13万条河道疏浚和1.5万个自然村庄整治任务,农村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运。清洁能源产业形成规模,实现能源方式转变,发电量占全省40%,占全市电力消费16%以上、今年将达20%,提前五年达到国家标准。在盐碱地上大力植树造林,三年新增60万亩、占全省近三分之一。连续两年实现农村秸秆禁烧“零火点”,基本做到“空无烟、地无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72.2%、PM2.5浓度日平均49,全省最优、全国前列,“盐城蓝”成为靓丽名片。

与此同时,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社会生活全过程,推广应用一批新能源出租车、公交车和其他专用车辆,投放公共自行车超万辆,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深入人心,节约、低碳、绿色、适度的生态生活成为新风尚。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