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90岁院士捐300万设创新基金:不心疼 钱够花就行了

时间:2018-06-27 07:20

来源:作者:点击:

90岁的他压根儿没想到,10多天前一条捐赠300万元的新闻,让他瞬间成了“网红”,也将他及一生所挚爱的化工合成事业带进了人们的视野中。

他就是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聚氨酯工业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贤。

说起李俊贤,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谈起“两弹一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飞船发射就会眼前一亮,李俊贤就是幕后功臣之一。

90岁院士捐300万设创新基金:不心疼 钱够花就行了

院士李俊贤

与火箭推进剂结下不解之缘

“从青年到老年,我的一生都献给了科研事业,很多时候感觉压力很大,但再大的压力也要顶住。”夏日洛阳,酷热难耐,王城大道69号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办公室里,李俊贤精神矍铄,语气坚定。

1958年,国家提出“两弹一星”及其推进剂研制任务。在这一背景下,1960年初,32岁的李俊贤被抽调到北京化工研究院,先后担任火箭推进剂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从那时起,李俊贤的名字与我国火箭推进剂的动力源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一辈子。

1966年6月,李俊贤接到调令,去青海大通县一个山沟里筹建黎明化工厂(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前身),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住茅草屋,睡土炕大通铺,吃盐水煮蚕豆、青稞粉,忍受着高原反应,1968年2月,由他主持研制的用于人造卫星发射的高性能化学推进剂——偏二甲肼终于诞生并投产。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升空,用的都是偏二甲肼。

至今,偏二甲肼在国内仍是重要推进剂品种。而这,也是李俊贤一生最为骄傲的科研成果。

1995年,67岁的李俊贤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如今,虽然已有90岁高龄,李俊贤仍旧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他的同事介绍,前些年,每年除了春节休息3天外,其余时间他都会来单位,一天至少工作8个小时。“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他这些年加班的时间几乎相当于一个人正常工作20年”。

2014年11月26日,对李俊贤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天,他当选“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并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导师李俊贤搞科研,最怕的是“差不多”

近年来,李俊贤分别担任河南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及本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要做一名科学工作者,就要甘于奉献,耐得住寂寞,一生都要保持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李俊贤常说的一句话是:搞科研就是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马虎,最怕的就是“差不多”,他要求在平常的科学实验中绝不能掺杂水分。每当技术材料递到李俊贤手上,他总是字斟句酌,对每个疑点都不放过。

他83岁时带的一个研究生有一次写了一篇论文,可能为了偷懒,在后面的参考文献中随便引用了一些没仔细看过的文献,谁知李俊贤审过后对他说:“小杜啊,这几篇文献好像有些问题啊,你引用的观点好像和原文不太一样。”他的学生后来才知道,原来李俊贤为了帮他审查这篇论文,把他后面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原文都找了出来仔细看了一遍,这份严谨真是令人敬佩。

从那以后,小杜再也不敢懒省事,也学会了对每个数据、每个符号、每个观点反复揣摩,细心求证。还有一次为了分析一项实验失败的原因,80多岁的他不顾冬季严寒,陪同学生在保持通风的实验室整整工作一天,直至问题解决。

在李俊贤言传身教下,黎明院先后涌现出一批精细严谨、默默奉献的科研团队和科研工作者。化学推进剂开发部A07组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先后完成8项国家级军工配套攻关课题,获授权专利13项。组长白森虎心怀感激:“每一步的成功都离不开李院士的亲切指导,他是我们最好的导师。”

李俊贤在聚氨酯研究中处于领导、指导地位,有的很关键的问题是由他解决的,但在成果申报的署名上,他总是把自己名字勾掉。他说:“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功劳是大家的。”

作为一名院士,李俊贤还时刻想着国家科技人才的梯队建设。作为团队带头人,他领衔组建“河南省反应注射成型新材料创新型科技团队”,并与其他同行培养了众多精细化工领域的科技骨干,其中有些已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如孙宝国院士、石碧院士、谭天伟院士、钱旭红院士等,他们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

“老抠”李俊贤

居室成了“旧家具博物馆”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党委宣传部原部长薛志强说,李俊贤公私分明,从不沾组织半点光。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家里那辆1953年生产的飞鸽牌自行车骑了60年,“被我们送到博物馆里收藏了”。

为了工作、生活方便,院里要给他配专车,也被他拒绝,他说:“工作需要用车,会向组织申请,生活中哪能用公车办事?坐公交出行就很好。”院里给他配的办公设施,家人是绝对不能享受的,有一次他的儿子用单位给他配的电话打了个长途,被他很是一通教训。院里给他订的报纸,他看完之后月底都会集中送回单位便于集中回收,不占单位一点儿便宜

李俊贤和老伴丁大云是1959年结的婚,已走过近60年,他们生活十分简朴,每天粗茶淡饭。他们现在住的是单位家属院一套普通的四居室,每个房间都摆着书柜。“这些书柜很有年头了,是从青海带过来的,床和缝纫机也是,还在用。”丁大云指着一张铁架子床和一台老式缝纫机笑着说,他们使用的家具都有历史了,舍不得丢掉,因此被大家笑称为“旧家具博物馆”。

前几年,流行申报院士工作站,很多企业提出了优厚的条件邀请,但都被他婉言拒绝。后来,苏州一家企业老总找上门来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李俊贤却同意了,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工资、奖金、分成、劳务费。他对那个老总说:“你们企业这些年的进步我一直看在眼里,知道你们能干事想干事,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共同为咱们聚氨酯行业做些事情!”

“阔人”李俊贤

捐300万支持科研、帮扶困难职工

6月8日,李俊贤、丁大云夫妇捐赠300万元设立黎明院创新和帮扶基金的善举,引发广泛关注。其实,在2018年初,他就向黎明院党委写信,提出捐赠500万元支持黎明院博士科研创新、帮扶公司离退休困难职工。黎明院综合考虑他的生活和健康需要,接受其300万元捐赠。目前,300万元善款已打入黎明院的专用账户,已有一名离退休困难职工领取了救助金。

“很多人问我们把这么多钱捐出去心不心疼?真的不会啊,留下的钱,自己够花就可以了,能培养更多的人才,帮助更多的困难职工,这是我们更大的福气。”李俊贤说。

由于年轻时工作频繁调动,李俊贤的一双儿女跟着他从北京去了青海小县城,没有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他的一子一女只是读了大专,目前是黎明院普通的一线员工,月薪才3000多块钱,生活过得并不宽裕。对父亲李俊贤、母亲丁大云的做法,他们是支持的,“一开始有些不明白,为啥把辛苦积攒了一辈子的钱都捐了,但当听了父母想为国家做最后一点事儿,便完全支持了。”

对于子女,李俊贤从来没有为他们的职位升迁、调换岗位等事儿向组织开过一次口。一次春节家庭聚会中,大家唱起了卡拉OK,李俊贤破天荒地和家人一起待了两个多小时,这是多少年来唯一的一次,也许这位老人感觉亏欠家人太多。他说:“这辈子,我还从没帮老伴买过一件衣服,从没陪孩子逛过一次公园,以后闲下来了一定多陪陪他们!”

网友在得知李俊贤的善举后纷纷留言,向李俊贤致敬。

网友“开心就好”:“这才是国家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致敬!”

网友“笑傲江湖”:“见贤思齐,值得敬重的科学家、慈善家,中国精神的践行者!”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