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口红效应”,指在经济萧条时,口红反而会热卖。因为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强烈的消费欲望就转移到了这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上,使人们产生一种“过得不错”的错觉。
东北春节期间的电影市场,就是一种“口红效应”的体现。哈尔滨过年期间电影市场极为火爆,记者在腊月二十七这天,和朋友相约在大年初一看电影,但买票的时候却大吃一惊,还有4天才上映的《捉妖记2》,在市中心的一家电影院里,座位已经所剩无几。同一天上映的《唐人街探案2》更加紧俏,想看的场次只剩下5个座位。
不仅是初一,整个春节期间,电影院也是一票难求,想在热闹一点的商场里看电影,没有两小时的提前量,就只能坐边边角角的区域了。记者在春节期间把除了《熊出没》以外的其他所有电影都看了一遍,发现不仅价格实惠,环境也好。万达是票价相对较贵的影院,一张票40左右,小电影院25就能看一场,音效、装潢也一样不错。综上,这些都符合“口红效应”里的廉价而无用的特点。
但在电影院的门外,街道上却冷冷清清,车不多,行人也不多,9点左右的一条四通八达的主干道上,旁边有饭店、超市和小吃店,但是半小时也看不到几个行人。商场里也不如去年热闹了,鸡年春节时,哈尔滨市中心的商场里,黄金、钻石、奢侈品的柜台前挤满了人,单纯想看看的挤也挤不进去。但今年情况就截然相反,柜台前的人变少了,也听不到旺盛的购买欲了。
东北经济确实越来越疲软,去年记者返乡和出租车司机聊天,司机师傅感叹“经济不景气啊,‘耍钱’的人越来越少了”,那么今年经济的不景气开始从这种“边缘”消费,正在向主流消费扩散。
如果说东北还能指望哪一个产业,或许只有房地产了,毕竟周边还有很多县城的年轻人要到省会城市买房。记者身边有一个朋友在鸣雀装修公司担任部门主管,这家公司是除了上市的金螳螂外,全国家装行业的龙二,但他每个月也只拿到了1万左右的薪水。连房地产下游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挣不到高薪,东北经济不景气可见一斑。
这也正是电影火爆背后的“口红效应”的另一面,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除了市场上接连出现了东北农牧企业造假的案例之外,长年生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创新的认识不足、拼搏精神不够。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大多如此,也没什么必要一定拼搏出成绩来。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